top of page
海洋污染

​海岸上的垃圾從何而來

台灣的地理位置受到洋流和東北季風的影響,時常會有垃圾隨著季節的轉變而漂流到台灣,進而堆積在海岸上,形成「海洋廢棄物」。此外,根據不同地區的產業,也會有不同種類的垃圾,不過依照環保團體在過去十年來的統計,海岸上最常見的廢棄物皆為生活垃圾,前五名大多都是塑膠製品,包括寶特瓶、塑膠瓶蓋、吸管、免洗餐具以及塑膠袋等。

海廢統計圖.png
海廢組成分析圖.png
花蓮溪出海口.PNG

( 溪側 )

( 海側 )

以花蓮溪出海口為例

花蓮溪的溪口生態豐富,再加上位處河海交界處,因此有許多迴游性魚苗聚集此處。每年的11月為鰻苗的捕撈漁期,往往會吸引許多捕鰻人前來,這些捕鰻人會在溪口三角洲的位置搭建工寮,以便休息。根據黑潮海洋文教基金會對於花蓮溪口所進行之海洋廢棄物監測的資料來看,可以推估花蓮溪口的垃圾變化與河海交界的季節性捕撈活動息息相關。依照統計資料顯示,海側的垃圾大多來自捕鰻季時,漁民在此活動留下的垃圾,像是菸蒂、玻璃瓶、寶特瓶;而溪側則可能是上游垃圾未妥善處裡而漂流至此的生活垃圾居多,像是塑膠袋及免洗餐具等,但也不排除是有漁民在此休息後留下的垃圾。

因此,為了維護海洋環境與生態,
有越來越多人開始參加自發性的淨灘活動。

國際淨灘行動

國際淨灘行動(ICC, International Coastal Cleanup)是由美國海洋保育協會(The Ocean Conservancy)發起,經由世界各國的協力團體統籌,規劃各國內的ICC行動,號召團體、志工至海濱、溪流、湖泊等水域進行淨灘活動。但是與一般淨灘不同的是,會統一使用由海洋保護協會(TOC)所設計的ICC紀錄表格,將清除的廢棄物依來源分類並記錄種類與數量,再將資料上傳到美國總部,使得世界各地的數據得以彙整、比較差異,幫助了解各地海洋廢棄物的來源,以期找到有效的解決辦法。

臺灣的淨灘行動

在2000年時,黑潮海洋基金會參與了海上漂流廢棄物國際研討會,他們意識到若這些海洋廢棄物沒有妥善處理,會對環境造成極大的影響。於是在五年後,將國際淨灘行動(ICC)以及監測海廢來源的方式引入台灣。為了更有效率地推動國際淨灘和海洋議題,黑潮於2010年邀請了台南市社區大學、台灣環境資訊協會、中華民國荒野保護協會、國立海洋科技博物館,組成『台灣清淨海洋行動聯盟』(簡稱淨海聯盟) ,將ICC表推廣到每一場淨灘活動中,讓淨灘不只是將海岸線上的垃圾撿拾乾淨,而是一個全國性的海洋廢棄物數據搜集的公民參與。

有了ICC的加入,使得淨灘行動更具意義。
在撿垃圾的同時,進而進行監測,最終達到「減」的目的。

淨灘三步驟

淨灘第1 步.png

​以安全、熟悉、便利為選擇地點時優先的考量因素。除了確認退潮時間外,更需確認當時的天候狀況,嚴禁颱風來襲時期進行淨灘,日照太強或風勢較大時也應避免前往,並依個人身體狀況來進行淨灘。

淨灘第2步.png

愛海洋的同時也要愛自己。服裝部分建議穿著防曬衣物,像是寬沿帽、領巾、防曬外套、長褲;此外,也應穿著包鞋,以防海岸上的尖銳物體。工具與配件部分可以攜帶麻布手套、ICC表格 + 紙 + 筆、水壺與磅秤(統計淨灘垃圾重量)等。

淨灘第3步.png

使用ICC表格統計好數據後,將此數據上傳至「愛海小旅行」網站,以為後續的紀錄與監測提供改進的方向。

淨灘只是解決海廢問題的起點,
那在日常生活中我們還可以做什麼……

減少塑膠製品的使用

​從前面的統計資料可以看到,海廢前五名大多都是塑膠製品,因此從源頭控制是最根本的做法。近年來,環保意識逐漸提升,有越來越多店家不提供一次性餐具;也有許多飲料店提出自帶環保杯就能獲得折扣的優惠。在日常生活中,我們可以透過以下的方式,盡可能的減少使用塑膠製品的頻率,以此達到環保、減塑的目的。

減少使用一次性餐具

使用可重複利用的餐盒與水杯

以環保袋替代塑膠袋

維護海洋的環境,你我有責,
唯有做好垃圾監測及垃圾源頭減量才是愛海關鍵。

bottom of page